第115章 還
關燈
小
中
大
這些年張邁在對外擴張的過程中,除了遵循軍事原則,也遵循商業原則,對於境內的財勢者采取交換原則,凡是對唐軍的發展有利者都會讓渡政治資源或者物產資源,助其發家。以鄭家、奈家為代表的幾大家族就是這樣發展起來的。武人與商人的這種互動,軍事與商業的這種結合,也是天策唐軍能夠在過去幾年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過天策軍的這個政策又有一個不成文的原則,那就是“戰前押寶”原則,即是那些在勝負未分之前、唐軍窘困萬分之中能夠給予財力支持者,天策政權在取得勝利之後才會論功行賞,通常會返還遠比其付出為大的資源作為報償,至於那些在戰前踟躕猶豫,不肯就將寶押在天策軍勝利這裏,等到勝利之後再來湊熱鬧的,就比較難在戰後分一杯羹獲取暴利了。
這次北庭戰爭,天策政權不但國庫傾盡全力,而且幾乎所有和天策政權走得最近的親密家族也都貢獻了相當大的人力物力,鄭家之在軍需上,奈家之在物流上,洛家在肉畜上,幾乎都是不計成本地虧本進行,另外還有沙州張家、宋家,甘州的烏家,涼州的孫家,乃至慕容歸盈的慕容家,曹元深的曹家,康隆所在的康家,也都在關鍵時刻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因為他們與天策政權的結合已經頗為緊密,北庭之戰如果輸了他們也沒好日子過,慕容歸盈與康隆等雖然押錯了幾次寶,但這點眼光卻還是有的。正是連不同政見的人在戰爭期間也能暫時放下成見,才使得這場戰爭能夠順利進行到底。
可到了戰爭結束之時,這些家族便都欠了一屁股的債務,雖然可以預期天策政權將會在政治資源與物產資源上給予他們讓渡,但就現階段來說卻有一個老大的難關,和鄭渭所掌控的倉司一樣面臨銀根吃緊的問題。這個時候,在戰爭期間沒有大損耗的那些家族,其財力優勢便顯現了出來!
在現階段,天下的明眼人都清楚,這些惜財之族的優勢將會十分短暫,一旦讓鄭、奈、洛、張等家族緩過氣來,借著政治上取得的資源優勢其後勁勢必能讓財產十倍百倍地增殖,這些疏遠的家族將會很快被邊緣化甚至被吞並。
但是也就在這個特殊時期,鄭渭如果要穩定糧價,那麽就得向這些疏遠家族求助——當前也唯有這些家族才有這個能力辦成這件事情。當然,要讓這些家族出錢,肯定是要付出代價的。當前天策政權國庫空虛,軍隊雖然新打下了萬裏江山,但這些地方空曠無人,暫時產不出多少東西來,正是一個地價低賤之時,而天策政權又國庫空虛,國內經濟的主動權便暫時地落到了這些疏遠家族手中。鄭渭若為穩定糧價而出售這些山林牧場、礦藏園林,這些疏遠家族所能換取到的物產,只怕將不在那些在戰爭期間做過重大貢獻的家族之下,甚至猶有過之。
所以這次的這場糧價事件不僅是北庭之戰的後遺癥,同時也是關乎天策境內兩種不同商業勢力的一場大商戰,此戰就算不在糧價事件上,也會在另外一個領域引發。
今天鄭渭特意回家,可不是為了吃飯敘家常,而是想探探自家的家底,看看這些親近的商家還有沒有足夠的力氣來挽回此勢,但從鄭濟的回答中他已經知道答案是否定的了。
“這件事情,元帥不會答應的!”鄭渭說道:“元帥西征之前雖然將政務大權都托付給我,但這件事情很明顯與他的心意相違背。”
鄭濟道:“這件事情,說到底還是錢糧的問題。現在國庫空虛,如果你拿不出錢糧來平準糧價,那麽就只能去和他們商量。”
“和他們商量,那便是去向他們低頭。”鄭渭道:“低頭也就算了,可是在這等形勢下低頭,他們開出來的條件一定苛刻。大略估計,只怕新取之牧場山礦之利,得有一半落到他們手中去!兵將在前奮死爭戰時,這些人未出力氣,等到戰局鼎定後他們卻利用戰後之災來收取戰果,軍方知道了之後肯定得有意見!”
天策軍將士在前奮勇殺敵,為了國家連性命都拼上了,但如果戰後忽然發現自己流血奮戰爭到的土地,卻都落到了一群腦滿腸肥、無功於國的商人手裏,這讓他們如何能夠接受?鄭渭雖然不是軍人,但也是從嶺西一路跟來的,對兵將們的心情都能夠理解,自知此事若行勢必在天策境內引起軒然大波。張邁遠在萬裏西方,但楊定國第一個就不會答應!
鄭濟眉頭皺了皺,道:“你不肯答應,那打算怎麽辦?”
鄭渭沈默不語,他實在也沒辦法。
鄭萬達插口問鄭濟道:“咱們家在高昌,還有多少存糧?”
鄭濟報了一個數字,包括大米多少,粗糧多少,小麥多少等等,鄭渭一算,約夠兩萬人四個月的口糧,有些意外——這個數字,可比他預期之中要少得多!
原來北庭戰役之後,跟著是郭威西征,再跟著是張邁西行,這兩次大行動也都需要軍糧的,所以早在楊易之前軍方就已經從高昌民間透支糧草,這些事情鄭渭曉得一些,卻不知道鄭家的存糧被抽得如此嚴重。
鄭萬達道:“我也不知道從北庭撤到高昌就食者有多少,想必至少也有七八萬吧。咱們就將倉庫開了,先給南下就食者發糧,錢就算借給國家,以後國庫有錢了再還我們把,這樣也能支撐一個月,先保證了軍隊的供給,幫國家穩住軍心再說。”
鄭濟一聽,面有難色,嘆道:“爹,你真要毀家紓國不成?”
糧食在特殊時期也可以作為硬通貨,尤其是小麥,西域很多地方進行交易,不是算銀子(這時候白銀還沒成為通用結算手段呢),不是算錢,而是算值多少袋小麥。如今鄭家家庫空澀,最後一筆流動資產就是這批存糧了,這也是鄭家最後的本錢,若是將這個家底也扔進去,鄭家只怕就連維持工坊的工人配給都成問題了。做生意最怕的就是資金斷鏈,若是營運不善,偌大的家業都可能會因此而坍塌掉。
鄭萬達的眼神黯淡了下來,似乎是想到了往事,說道:“老二,不要忘記,我們鄭家起家於貨殖府,起家的錢,本來就是軍資,真的就是將家產全部投進去,那也只是一種‘還’!”
鄭濟道:“可就算我們真這樣做,那也不過維持一個月,且無法扭轉整個大局。而且南下就食的士兵、民兵、工事兵或者俘虜、奴隸、家眷也都是人,是人就要打自己的小算盤,我們將糧食發下去,難保他們轉身就去賣給糧販子,那就更是自損益人了。只要利之所在,禁令也成廢紙,再多的糧食也填補上這個無底洞。我只怕我們破了家,卻仍然沒法改變整個大勢。”
鄭萬達沈吟道:“那先這樣吧,你讓老三寫個欠條,就將我們的這筆存糧賣給軍方,入了軍倉,然後再讓老三跟軍方商量,下個命令,秋收之前,所有就食者都到軍營聚餐,若還有人敢偷糧食往外賣,自有軍法論處,如此則不管外面局勢如何,先將軍中的士氣穩住再說。”又對鄭渭道:“老三,家裏做到這樣已經是極限了,再下來就看你自己的了。”
……
鄭渭當晚竟沒在家裏睡覺,拿了從鄭濟處得來的數字便回去了,鄭濟在他離開前半開玩笑地道:“三弟,有時候我真不知道你家究竟是在這裏,還是在那邊。”鄭渭便知哥哥是有些怪自己為了官家將自己家盤剝得太重,不過鄭濟也只是發個牢騷,第二天仍然火急派人前往高昌交接事務。
鄭濟派去的人出發後,又給鄭渭寫了個條子,讓家人送來,鄭渭打開了,見上面道:“以存糧食(讀飼)就食者乃是治標,不能治本。”
鄭渭便知道鄭濟的意思,是最好利用存貨作為平準杠杠,調節物價。不過要以經濟力量穩住物價,政府本身的存貨就得足夠,鄭家所貢獻出來的這批存糧卻還是不夠的。
然而鄭家的這次出手,總算是給天策唐軍解了燃眉之急,楊定國知道後對鄭萬達大為讚嘆,連道:“我只道他是個鐵公雞,沒想到這次竟然肯自己拔下幾根毛來!”安西武人與貨殖府恩怨糾纏百年,楊定國雖然是誇獎,那語氣卻還是帶著幾分嘲弄。
至於對那些趁亂發國難財的大小商販,楊定國可就更不客氣了,在聽了鄭渭的分析之後,這個天策國老當場就火了,當著郭汾等人的面道:“其實對這些人何必這麽客氣!我卻有個辦法!”
郭汾忙問道:“叔叔有什麽好主意?”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不過天策軍的這個政策又有一個不成文的原則,那就是“戰前押寶”原則,即是那些在勝負未分之前、唐軍窘困萬分之中能夠給予財力支持者,天策政權在取得勝利之後才會論功行賞,通常會返還遠比其付出為大的資源作為報償,至於那些在戰前踟躕猶豫,不肯就將寶押在天策軍勝利這裏,等到勝利之後再來湊熱鬧的,就比較難在戰後分一杯羹獲取暴利了。
這次北庭戰爭,天策政權不但國庫傾盡全力,而且幾乎所有和天策政權走得最近的親密家族也都貢獻了相當大的人力物力,鄭家之在軍需上,奈家之在物流上,洛家在肉畜上,幾乎都是不計成本地虧本進行,另外還有沙州張家、宋家,甘州的烏家,涼州的孫家,乃至慕容歸盈的慕容家,曹元深的曹家,康隆所在的康家,也都在關鍵時刻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因為他們與天策政權的結合已經頗為緊密,北庭之戰如果輸了他們也沒好日子過,慕容歸盈與康隆等雖然押錯了幾次寶,但這點眼光卻還是有的。正是連不同政見的人在戰爭期間也能暫時放下成見,才使得這場戰爭能夠順利進行到底。
可到了戰爭結束之時,這些家族便都欠了一屁股的債務,雖然可以預期天策政權將會在政治資源與物產資源上給予他們讓渡,但就現階段來說卻有一個老大的難關,和鄭渭所掌控的倉司一樣面臨銀根吃緊的問題。這個時候,在戰爭期間沒有大損耗的那些家族,其財力優勢便顯現了出來!
在現階段,天下的明眼人都清楚,這些惜財之族的優勢將會十分短暫,一旦讓鄭、奈、洛、張等家族緩過氣來,借著政治上取得的資源優勢其後勁勢必能讓財產十倍百倍地增殖,這些疏遠的家族將會很快被邊緣化甚至被吞並。
但是也就在這個特殊時期,鄭渭如果要穩定糧價,那麽就得向這些疏遠家族求助——當前也唯有這些家族才有這個能力辦成這件事情。當然,要讓這些家族出錢,肯定是要付出代價的。當前天策政權國庫空虛,軍隊雖然新打下了萬裏江山,但這些地方空曠無人,暫時產不出多少東西來,正是一個地價低賤之時,而天策政權又國庫空虛,國內經濟的主動權便暫時地落到了這些疏遠家族手中。鄭渭若為穩定糧價而出售這些山林牧場、礦藏園林,這些疏遠家族所能換取到的物產,只怕將不在那些在戰爭期間做過重大貢獻的家族之下,甚至猶有過之。
所以這次的這場糧價事件不僅是北庭之戰的後遺癥,同時也是關乎天策境內兩種不同商業勢力的一場大商戰,此戰就算不在糧價事件上,也會在另外一個領域引發。
今天鄭渭特意回家,可不是為了吃飯敘家常,而是想探探自家的家底,看看這些親近的商家還有沒有足夠的力氣來挽回此勢,但從鄭濟的回答中他已經知道答案是否定的了。
“這件事情,元帥不會答應的!”鄭渭說道:“元帥西征之前雖然將政務大權都托付給我,但這件事情很明顯與他的心意相違背。”
鄭濟道:“這件事情,說到底還是錢糧的問題。現在國庫空虛,如果你拿不出錢糧來平準糧價,那麽就只能去和他們商量。”
“和他們商量,那便是去向他們低頭。”鄭渭道:“低頭也就算了,可是在這等形勢下低頭,他們開出來的條件一定苛刻。大略估計,只怕新取之牧場山礦之利,得有一半落到他們手中去!兵將在前奮死爭戰時,這些人未出力氣,等到戰局鼎定後他們卻利用戰後之災來收取戰果,軍方知道了之後肯定得有意見!”
天策軍將士在前奮勇殺敵,為了國家連性命都拼上了,但如果戰後忽然發現自己流血奮戰爭到的土地,卻都落到了一群腦滿腸肥、無功於國的商人手裏,這讓他們如何能夠接受?鄭渭雖然不是軍人,但也是從嶺西一路跟來的,對兵將們的心情都能夠理解,自知此事若行勢必在天策境內引起軒然大波。張邁遠在萬裏西方,但楊定國第一個就不會答應!
鄭濟眉頭皺了皺,道:“你不肯答應,那打算怎麽辦?”
鄭渭沈默不語,他實在也沒辦法。
鄭萬達插口問鄭濟道:“咱們家在高昌,還有多少存糧?”
鄭濟報了一個數字,包括大米多少,粗糧多少,小麥多少等等,鄭渭一算,約夠兩萬人四個月的口糧,有些意外——這個數字,可比他預期之中要少得多!
原來北庭戰役之後,跟著是郭威西征,再跟著是張邁西行,這兩次大行動也都需要軍糧的,所以早在楊易之前軍方就已經從高昌民間透支糧草,這些事情鄭渭曉得一些,卻不知道鄭家的存糧被抽得如此嚴重。
鄭萬達道:“我也不知道從北庭撤到高昌就食者有多少,想必至少也有七八萬吧。咱們就將倉庫開了,先給南下就食者發糧,錢就算借給國家,以後國庫有錢了再還我們把,這樣也能支撐一個月,先保證了軍隊的供給,幫國家穩住軍心再說。”
鄭濟一聽,面有難色,嘆道:“爹,你真要毀家紓國不成?”
糧食在特殊時期也可以作為硬通貨,尤其是小麥,西域很多地方進行交易,不是算銀子(這時候白銀還沒成為通用結算手段呢),不是算錢,而是算值多少袋小麥。如今鄭家家庫空澀,最後一筆流動資產就是這批存糧了,這也是鄭家最後的本錢,若是將這個家底也扔進去,鄭家只怕就連維持工坊的工人配給都成問題了。做生意最怕的就是資金斷鏈,若是營運不善,偌大的家業都可能會因此而坍塌掉。
鄭萬達的眼神黯淡了下來,似乎是想到了往事,說道:“老二,不要忘記,我們鄭家起家於貨殖府,起家的錢,本來就是軍資,真的就是將家產全部投進去,那也只是一種‘還’!”
鄭濟道:“可就算我們真這樣做,那也不過維持一個月,且無法扭轉整個大局。而且南下就食的士兵、民兵、工事兵或者俘虜、奴隸、家眷也都是人,是人就要打自己的小算盤,我們將糧食發下去,難保他們轉身就去賣給糧販子,那就更是自損益人了。只要利之所在,禁令也成廢紙,再多的糧食也填補上這個無底洞。我只怕我們破了家,卻仍然沒法改變整個大勢。”
鄭萬達沈吟道:“那先這樣吧,你讓老三寫個欠條,就將我們的這筆存糧賣給軍方,入了軍倉,然後再讓老三跟軍方商量,下個命令,秋收之前,所有就食者都到軍營聚餐,若還有人敢偷糧食往外賣,自有軍法論處,如此則不管外面局勢如何,先將軍中的士氣穩住再說。”又對鄭渭道:“老三,家裏做到這樣已經是極限了,再下來就看你自己的了。”
……
鄭渭當晚竟沒在家裏睡覺,拿了從鄭濟處得來的數字便回去了,鄭濟在他離開前半開玩笑地道:“三弟,有時候我真不知道你家究竟是在這裏,還是在那邊。”鄭渭便知哥哥是有些怪自己為了官家將自己家盤剝得太重,不過鄭濟也只是發個牢騷,第二天仍然火急派人前往高昌交接事務。
鄭濟派去的人出發後,又給鄭渭寫了個條子,讓家人送來,鄭渭打開了,見上面道:“以存糧食(讀飼)就食者乃是治標,不能治本。”
鄭渭便知道鄭濟的意思,是最好利用存貨作為平準杠杠,調節物價。不過要以經濟力量穩住物價,政府本身的存貨就得足夠,鄭家所貢獻出來的這批存糧卻還是不夠的。
然而鄭家的這次出手,總算是給天策唐軍解了燃眉之急,楊定國知道後對鄭萬達大為讚嘆,連道:“我只道他是個鐵公雞,沒想到這次竟然肯自己拔下幾根毛來!”安西武人與貨殖府恩怨糾纏百年,楊定國雖然是誇獎,那語氣卻還是帶著幾分嘲弄。
至於對那些趁亂發國難財的大小商販,楊定國可就更不客氣了,在聽了鄭渭的分析之後,這個天策國老當場就火了,當著郭汾等人的面道:“其實對這些人何必這麽客氣!我卻有個辦法!”
郭汾忙問道:“叔叔有什麽好主意?”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